当前位置: 首页原料谷物评论> 正文
麦价疯狂跳涨:明年托市调价陷两难
发布时间:2013-06-26 08:25作者:gaoruijuan来源:中国玉米网

  2013年小麦生长过程实属多灾多难。我们给小麦的生长做了一个时间轴。从天气追踪数据看,低温冷害,有效积温不够和后期生长降水不均导致了小麦今年出现芽麦和容重下降等问题发生。时下,小麦收购正在进行,而小麦跳涨的和行情不绝于耳。这样的行情实属罕见。

  我们应该思考,除却当前小麦产量、供需问题背后,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小麦暴涨的背后有存在什么样的附属隐患?小麦会不会出现暴跌的风险?

  当前的保护价已沦为芽麦的保护价。

  由于现在小麦上涨过于迅速。通过观测,目前有部分地区的芽麦已经接近甚至是赶超了临储指导。举例来说,在芽麦重灾区河南的漯河和驻马店部分地区,芽麦从最初上市的不到1元/斤,在短短两个礼拜之后,已经上涨到了目前1.08-1.09元/斤,局部报价已经在1.12元/斤。而据河南延津周边收购主体反映,当地以及周边优质小麦的已经到了1.23元/斤。而在河北石家庄更是出现了短短4天之内暴涨160元/吨的情况。可见今年的临储指导已经彻底沦为了芽麦的指导。是收购商则冒着风险高价收购。

  收购期上涨还是销售期上涨的纠结?

  据中国玉米网采访到的部分小麦收购商反映,虽然目前小麦上涨势头旺盛,但是目前尚处于小麦的收购期,而非后期运行的销售期。前期上涨过快,将占用更多资金,导致后期企业风险加剧,且后期动力不足。一方面后期可流通资金或将受限,另一方面,一旦后期出现下调趋势,收购商将面临亏损翻倍的尴尬局面。面对目前越收越高的小麦,很多贸易商开始望而却步,追与不追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题。按照目前市场上涨推算,后期小麦销售要到2600-2800元/吨,方可顺价或者实现市场利益的整体均衡,但是很明显,大家都清晰,目前国家小麦拍卖还在进行;而到10月份,新季小麦的指导也将同期公布;进口小麦目前窗口还在大开;最重要的是,小麦高开之后,后市的承接能否为国家所接受,还是未知。

  行政干预倒计时?

  小麦过速上涨的背后,其实还透漏着国家行政干预的风险。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就曾经对突发上涨的食用油生产企业进行约谈,也曾经通过变相的税收条款项目的调整,间接的提醒国内粮食市场,尤其玉米市场运行中囤积居奇,恶意扰乱市场收购之需的行为。虽然近期国家发改委近期连续向市场释放友好信号,认为粮价的上涨是必行趋势。但若市场人士错误的理解成为毫无节制的疯涨,甚至当前小麦越炒越高,势必也会受到国家的关注。

  [NextPage]

  明年保护价的保护之殇。

  根据中国玉米网最近几年对和玉米相关的几个粮食品种的观测,我们发现,其实除了东北的大豆,华北的小麦正在成为受到农户“嫌弃”的鸡肋。通过考察调研我们收悉,华北大部分地区,除了极少数早春玉米外,大部分农户选择小麦和玉米套种。而当季小麦的收成除了能够和当季的投入持平外,并未能给农户带来额外的收入。大部分的收入来源还是依托夏粮和经济作物、蔬菜的种植。另一个层面上,华北作为依托首都发展的小型经济圈,在面临城市扩张和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上不得不做出身先士卒的“妥协”。在我们一贯看到官方报道华北小麦面积稳定或者增长的背后,我们也能够听到市场的另一个声音,认为目前华北的耕地数量缩减趋势已经形成。因此对于小麦的保护价出台,农业部等几大部门是慎重再慎重。2013年小麦的保护价是1.2元/斤,开秤之处已经迅速突破。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下半年经济形势或许不会太乐观,一些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性都不大,国内经济结构性的失衡和内生动力的不足,使我们为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加速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似乎也关乎农业产业链结构调整。所以不能说现在小麦对保护价的迅速突破是给国家对2014年保护价大幅提高的暗示,反而当前市场上涨的不理智,反而让国家对于保护价的调整陷于两难之地——微提保护价难顺当前趋势,而大提保护价则违背目前国家调结构为先的思路。

  往年华北市场的小麦等级从最高一等容重790g/l算起,五个等级划分。但今年收购商也向我们介绍,因为天气的问题,往年在河北和河南常见的一等麦,今年大量将为2-3等麦,和东北今年的玉米质量问题遥相呼应。我们认为,质量关乎总产,但最终运行还是回归真实需求。建议市场还是理性分析当前真实社会库存结构和产量供需,把握好上涨节奏。鉴于目前供需环境,我们也认为上涨是必然的,但毕竟物极必反,过渡上涨则是引火上身。

  相关报道:今年新麦饲用替代玉米难成“气候”(湖北网台)

  过去两年是小麦饲用替代最为“辉煌”的阶段,而2012年10月新季玉米上市后,玉米持续疲软,小麦却步步高升,小麦对玉米的比价优势丧失,一度导致小麦饲用替代量大幅缩水,至今仍维持低替代量水平。随着今年新季小麦陆续上市,能否再现2011年~2012年度的大量饲用替代?笔者认为,小麦饲用替代量的大幅增加,需以小麦对玉米高比价优势的存在为前提。除保持常态替代量外,今年新麦上市后小麦饲用替代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NextPage]

  2011年~2012年度,小麦饲用替代量达到2500万吨左右,远远高于以往不超每年1000万吨的常态替代量。导致小麦替代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小麦对玉米比价优势的扩大。

  目前,湖北、安徽新季小麦已有上市,华北新麦收割也即将启动,新麦走势及其对玉米的饲用替代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目前,华北地区陈麦每吨在2600元左右,持续高位运行,市场对新麦的看涨信心大获支撑,部分贸易人士对新麦开秤价预期每吨为2300元~2400元。

  新麦高企

  将抑制饲料企业替代热情

  目前,华北陈麦每吨稳居2600元高位,市场对新季小麦开秤价亦存在较高预期,普遍看好每吨2300元~2400元的。近期,华北地区部分看涨新麦的贸易商已陆续进行玉米清库,准备新麦上市后进行收购。从当前市场及心态来看,新季小麦高开的可能性更大。

  若新季小麦高开上市未能形成对玉米比价的明显优势,饲料厂则不会考虑超常态加大小麦饲用替代量,高价小麦将更多流入面粉企业用作食品生产。

  去年秋季新玉米上市后,因小麦对玉米比价优势丧失,饲料企业纷纷减少了饲料生产中的小麦用量,目前市场虽有陈麦在售,但因其高价抑制饲料企业采购热情,小麦多销售到面粉企业,饲用生产用量很少。

  若新麦上市后高企,部分饲料企业基于小麦中蛋白含量更高的考虑,会保持一定比例的小麦替代,但此部分小麦替代属于常态饲用消费,并不会对饲用玉米消费产生明显挤占。

  新麦跌破“保护价”

  托市收购使其大量流向国储库

  虽然目前市场对新季小麦预期较高,但亦不能排除新麦上市后出人意料大幅走跌的可能。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早在2012年9月,国家就公布了今年新季小麦最低收购价每吨2240元,较上年每吨上调200元。按照预期假设,今年新季小麦上市后走跌,则前期市场整体看涨的信心将大受打击,在下跌过程中,贸易商出于避险考虑或更多退市观望,这更加剧了小麦的下跌步伐及降价幅度。一旦小麦跌破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将即时启动,低价小麦将大量流向国储库。

  低价小麦大量流向国储库,在缓解麦价继续下跌风险的同时,也将使后市小麦流通贸易量大幅下降。小麦作为主要口粮作物,首先要保证居民食用,一旦市场贸易量减少,则势必以供应面粉厂生产为先,小麦大量饲用替代也将因缺乏量的支撑而无法实现。

  饲用替代维持常态

  大量替代现象预计难以再现

  综合考虑,若新麦高企,则将抑制饲料企业的替代需求,从而无法实现小麦的大量饲用替代;若新麦下跌至最低收购价以下,则将因托市收购启动而大量流入国储库,进而使小麦大量饲用替代缺乏供应量的支撑。

  [NextPage]

  由此可见,在当前小麦市场供应以陈麦为主的阶段,小麦对玉米并无比价优势,即便新季小麦上市后,以当前玉米为参照,也需新麦长期维持每吨2300元~2400元及以下水平才能实现替代。但需注意的是,此为饲料企业到厂价,回推市场收购价每吨会在2200元~2300元及以下水平,而国家最低收购价每吨为2240元,即未待新麦低至、并长时间维持在可进行饲用替代水平,托市收购已经启动。

  此外,小麦饲用替代的大量实现需要时间与量的积累,而后期新季玉米上市后,玉米也会正常回落,将明显低于陈玉米,小麦则需要更低才能实现对玉米的比价优势。可见,从角度来看,后市小麦大量饲用替代将很难实现。

  当然,笔者并非对新麦饲用替代全盘否定,亦认为小麦常态饲用替代将继续存在,但对于新麦上市后将出现小麦大量饲用替代并抢占玉米饲用消费量的观点难以认同。若实现像2011年~2012年度那样的大量替代,则需要满足新麦既与玉米保持较高的比价优势,又不至于跌破最低收购价,在此区间内,小麦饲用替代量将处于上升状态。

  但因市场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一旦小麦对玉米的比价优势显现,替代增加,需求必将上升,市场看涨心态随之出现,并将直接通过麦价上涨进行反映,直至小麦对玉米的比价优势丧失;而一旦麦价过高无法进行小麦替代,则需求将大幅减少,也将表现疲软,从而使麦价进入下跌通道,甚至跌破最低收购价。

  综合分析,今年新麦上市后的饲用替代仍将持续,但只是维持往年的常态替代量,而难以出现像2011年~2012年度的大量替代现象,小麦替代大幅增加抢占饲用玉米消费量的情况更将是小概率。

0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推荐阅读
本文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 2011 www.www.g2w3r.com manbet官网和讯